通读《中华成语千句文》(以下简称千句文)(见《中华读书报》2000年11月29日专版),深为作者的创新精神、雄大气魄折服。千句文立意高远,思想性强,文辞华美,音韵铿锵。聚拢不到万字,而展开却是千篇故事。可以预想,千句文行世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、对孩子的教育成长都将有重大影响。
细读千句文,也发现有一些不足。作为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专业人士,笔者今就“科技之光”一节提些看法。
千句文全文共36节,有22节叙史,以年代为序纵向展开。这部分内容大都较长,其中像“秦皇汉武”、“大唐雄风”节都是90余句700余字的长文,从叙史的角度看,长些似也说得过去。
千句文另有12节讲中国文化特色,为平行展开。依标题顺序,有“礼仪之邦”、“百年树人”、“琴棋书画”、“乐山乐水”、“建筑园林”、“寓言故事”、“戏剧小说”、“侠义精神”、“饮食文化”、“商业文明”、“科技之光”、“江山如画”等内容。从篇幅分析,最短的“建筑园林”,10句80字;“乐山乐水”12句96字(这部分实无独立之必要)。其次是“琴棋书画”、“科技之光”,均为18句144字。其余节多长,“礼仪之邦”34句272字;“戏剧小说”58句464字;“商业文明”52句416字;“江山如画”30句240字。“侠义精神”、“饮食文化”,均为28句224字;“百年树人”24句192字;“寓言故事”20句160字。
众所周知,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的创造发明和科学认识,泽及后人,影响世界,列数出来,内容要比“琴棋书画”、“侠义精神”、“饮食文化”丰富得多。相比之下,“科技之光”份量明显偏轻。原文中涉技术内容8句,涉医学内容6句,算学内容3句,天学内容1句、农学内容无,著名科学家无。
按科学史界认识,中国古代科学成就集中表现于天学、算学、农学、医学四大学科;技术成就集中表现于制玉、冶金、陶瓷、织染、造纸、印刷、水利、建筑八大门类。鉴于有关技术的内容已散见千句文其他节,笔者不予细究,而将重点关注科学内容。
分析看出,天学、农学内容严重缺失,著名科学家严重缺失。当然,考虑千句文的特点,对内容应有取舍,无法求全。但重要的不能少,缺失的应补上。如“以管窥天”(今常简化用为“管窥”)是成语,它也是对古人进行天文观测的真切描述。在没有望远镜的古代,古人通过特制的管子观察天体星象活动,曾达到很高的认识水平。故应著上一笔。又如“精耕细作”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一大特点,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,千句文有“精耕细作”句,却放在“秦皇汉武”节中,无形弱化了其地位,最好纳入“科技之光”的农学内容。
另“科技之光”也有表述不妥处,如“蔡伦造纸”说。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有多起西汉麻纸发现,特别是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纸质地图,有力地证实中国在西汉时期就已发明可用于绘写的纸。近年,科技史界已明确推翻东汉蔡伦首创造纸的说法,对蔡伦的贡献重新定位。新的说法是,蔡伦对造纸术做出了重大革新,使纸的质量和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。
(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 戴吾三)